天空還是蒙蒙亮的時候,客棧里的諸位學(xué)子就不約而同起床洗漱,棧內(nèi)燈火通明,熱鬧非凡。
是飛蛾撲火奮不顧身,還是魚躍龍門身價倍增,對于多數(shù)貧寒的考生來說,就看今朝了。
客棧的掌柜很會做事,每個訂早餐的學(xué)子,都會附贈對方一碗狀元湯。
狀元湯是用志遠、九節(jié)菖蒲、酸棗仁、熟地、天冬按照比例,用水煮成,這本是一副用來增強記憶的藥方,在這里用了就是借其名頭的吉祥之意,當然,客棧里這么多考生,大家拿到的湯,味道已經(jīng)淡的不能再淡的了。
吃完早飯,一堆人浩浩蕩蕩的往考場走,考場所在的街道,早已掛起了燈籠,衙差和軍士們腰間掛著佩刀,來回的巡邏維持秩序。
依舊是考試專用的考場,那是一座占地很廣的大院子,院子外圍看上去雖仍然完好,但已經(jīng)非常的陳舊,據(jù)說這座院子在前朝就已經(jīng)作為科舉專用之所。
葉信芳站在擁擠的人群中,抬頭看到了院門上高懸的牌匾,上書:琉璋貢院。
這座考場不僅是院試的地點,也是舉行鄉(xiāng)試的地點。
門口分出了十二小隊衙差,搭建起小型的帳篷,按照各個府分別進行初檢,依舊是不準許帶入任何除考引以外的東西,葉信芳察覺這次檢驗比府試時更加嚴格,衣服幾乎全部脫光,連頭發(fā)都散開接受檢查。
初檢完畢,照樣是唱保,這次作保的廩生又增加了一位,劉俊彥差點因為作保費放棄院試,最后還是葉信芳借的銀錢。
那考棚依舊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樣,小小的,窄窄的,十分破舊。
葉信芳等人因為名次原因,坐的位置都比較靠前,但以各府學(xué)子按照排名交相穿插的原因,三人之間并不相鄰。
坐了大約半個時辰,就聽見不遠處突然一聲金屬擊打之聲,似乎是云板,接著就聽見大門沉悶的關(guān)閉聲。
“閉門鎖鑰,靜坐待卷!”
有衙差前來發(fā)放考試用品,葉信芳看了下,依舊是筆墨紙硯,論質(zhì)量似乎比府試時的還要差一些,答卷仍然是那種紅格子宣紙,卻沒有考題,葉信芳也沒有詢問,只先研好墨。
很快,他就看到數(shù)位衙差舉著牌燈巡視全場,身后兩位軍士高舉著一快大木板子,木板子上貼著考題,面向考生巡回展示。
考題一出來,考場上便想起了此起彼伏的喧嘩聲。
“肅靜!”跨刀軍士拔出長刀,高聲喝道。
考場又陷入一片沉靜之中。
葉信芳也不去想考題的荒誕,趕忙將考題抄寫在草稿紙上。
院試比較坑爹的是,草稿紙只發(fā)了兩張,與此相對應(yīng)的,每場的封卷錢只收一錢銀子。
第一場一共有三道題,第一題照舊是帖經(jīng)題,這是很常見的題型,就是古代填空題,給出首尾,空掉中間部分,這次考題出自《春秋》,沒有太大的難度,但中間留白的地方太多了,考驗記憶與書法。
另外兩道題就是標準的八股題。
第二道題還算簡單,題目是:君正莫不正。看著有點拗口,按照斷句是:君正,莫不正。而它的意思是,如果為君者正直了,那么民眾就沒有不正直的。結(jié)合上下文語境,講述的是君主如何教化民眾。